为什么常见路由器的网关默认 IP 都是 192.168.1.1?
因为发现这个问题没有被充分展开讨论,我补充一下。
当然,我们常见的路由器默认的IP以及我们部以太网时,网关的默认IP都是192.168.1.1主要是因为192.168.0.0-192.168.255.255是一个私有IP范围。
但在这个范围内第一个可用的子网其实应该是192.168.0.x,换言之第一个可用的IP其实是192.168.0.1。
尽管192.168.0.1也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网关IP,但如果用无线路由的话,会发现192.168.1.1更为常见,这是为何?
其次,事实上用10.0.0.1或是172.16.0.1这样的IP作为网关IP同样可行,那么为什么大家都喜欢192.168.1.1,子网掩码255.255.255.0呢?是不是路由器能管理的子网大小有什么限制呢?
或是,192.168.1.1只是在中国特别流行?
另外,私有IP范围的制定者,当初又是如何想的呢?为什么挑这几个段呢?有什么故事呢?
1楼(未知网友)
记得当年用dlink都是用0.1。。但是自从tp,水星,fast三兄弟占领市场之后。。。。。。。
2楼(未知网友)
很多无线路由是作为有线路由的下级,一般假设有线路由网关为192.168.0.1,默认192.168.1.1就不会和有线网关冲突。
想想一下一个场景,带着tp-link的便携无线路由去宾馆,宾馆的有线网关是192.168.0.1,无线路由器网关为192.168.1.1,WLAN口为DHCP,则插上就能用。如果是192.168.0.1,则还需要修改IP,甚至有可能对宾馆的网络造成干扰。
3楼(未知网友)
我记得这和"猫"有关系吧,
当年常见的都是,猫ip是192.168.0.1,
路由器就用不能一样了,
于是路由器就192.168.1.1
,,,
我一个根据地,有两个路由器,分别是,
192.168.0.1
192.168.2.1
前人设置的,偏不用1.1
4楼(未知网友)
RFC-1918中规定了三类地址用来当作局域网中使用的地址
1个A类网段:10.0.0.0/8
16个B类网段:172.16.0.0/12
256个C类网段:192.168.0.0/16
家用的当然不需要占用A类和B类的IP啦
5楼(未知网友)
这个问题楼上说得很清楚了, 我想来补充一个故事.
我第一次接触IP是在电脑室(那时还不叫网吧), 当年流行玩暗黑2, 局域网联机要输入主机IP地址, 所以192.168.0.x这串数字就这样被我记住了.
后来有了自己的电脑, 再后来上了大学学了网络, 知道了子网划分, 知道了保留地址, 知道ABC网, 192.168.0.x系列地址打了几千遍了, 从来没觉得有什么疑问.
直到前2个月. 那段时间频繁要敲ip, 敲得我最后有一天终于烦了, 我去走到阳台上去散步, 顺便看看外面的太阳.
阳光真强烈
一阵眩晕之中, 我猛然想到, 为何不用1.1.1.x做ip地址?
果断坐回椅子把路由器换成了1.1.1.x, 从此我和我的电脑手机路由器游戏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直到现在.
(ps, 我知道可以设置hostname不用IP, 但是1.1.1.x无疑是最理想的局域网ip地址, 我也知道1.1.1.x是个公网IP, 可我管那么多干嘛, 这个网站我一辈子都不会去上的, 抛开这个, 用10.x系列也远比192.x系列来得高明得多)
6楼(未知网友)
以上一个都没有答到关键点,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子网掩码的概念。
1、192.168.0.1 这个地址与 255.255.255.0 做与运算的结果是 192.168.0.0 ,它的网络号是 192.168.0。
2、192.168.0.1 这个地址与 255.255.0.0 做与运算得到的结果还是192.168.0.0 ,但是它的网络号却是 192.168。
3、192.168.1.1 这个地址与255.255.255.0 做与运算的结果是192.168.1.0 ,它的网络号是192.168.1。
4、192.168.1.1 这个地址与255.255.0.0 做与运算的结果是192.168.0.0,它的网络号是192.168。
5、在早期的路由器中0段子网在没有子网掩码的情况下会与它的网络号相同而产生路由上的混乱,古老的路由协议RIP在路由时就不考虑子网掩码的问题,所以在cisco的设备上才有 ip subnet-zero这个命令用以打开对 0段子网的支持。当然现代的路由器应该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了。
7楼(未知网友)
挑着回答吧,为什么 192.168.1.1 相对于 192.168.0.1 更多呢?
因为长期以来,大量路由器品牌,尤其是低端路由器品牌,默认的地址就是 192.168.1.1,以至于你产生了这个印象。
比如 TP-Link (普联),Fast (迅捷),Mercury (水星) <--- 这三个其实是一个厂出的
以及 NetGear, Tenda ——相信这些已经基本覆盖了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日常生活中见到的 90% 以上的路由器品牌。
而这些品牌的早期型号,甚至可以说,从我观察的情况,不管是有线无线,上述品牌至今为止的绝大多数型号,都采用了 192.168.1.1 作为默认地址。
值得一提的是,像 Tenda,早期的型号是 192.168.0.1 的,现在新出的一些型号也改成 192.168.1.1 了,估计也是顺应了用户的这个习惯吧。
为什么是 1.1 而不是 0.1? 也许厂商觉得(作这个决定时大概 PM 在业内的作用还不是很大),192.168 本身就很难记了,用 1.1 总比 0.1 好些吧?(纯属无责任推测 XD)毕竟普通用户知道 IP 地址就已经很难得了,况 0 是初始之义乎?
8楼(未知网友)
我感觉最合适的是10.0.0.1,不容易冲突而且方便记忆
9楼(未知网友)
针对排名第一的匿名回答,我觉得有几个地方是需要纠正的。
第一点,私网地址本身不存在被消耗殆尽的问题,地址的复用本身就是设计私网地址的初衷之一,所以这个提法是不准确的。10.0.0.0/8,172.16.0.0/12,192.168.0.0/16,这三个私网地址是可以随便使用的,没有任何限制,是可以随便复用的,也就是说你在家用10.0.0.1作为网关地址,我在家也可以用10.0.0.1,不会有任何影响,唯一会有影响的情况就是两个私网进行互联的时候,一般只有两个大型企业合并的时候,这个不是咱们讨论的重点,就不展开讲了。
第二点,我估计你所提到的美国的小区宽带接入,应该是指的cable TV,有线电视的上网方式基本上都是EPON或者GPON,在用户端、小区根本不存在NAT的概念,都是终端ONU流量汇聚到OLT,然后进行业务分离,以太网类流量直接就进到城域网了。其次,美国由于是IP技术的起源地,所以IP地址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美国的运营商根本就不缺IP地址,连很多企业都是能够随便申请到A类网段的地址的,所以就算是NAT技术,在美国本身应用的并不多,主要是在中国这样后来发展起来的国家,企业对公网地址有需求,但是申请不到足够的地质资源,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第三点,关于单个网段主机容量的问题。单个网段主机的数量受制因素从协议上讲主要有两个,第一个,以太网使用CSMA/CD进行碰撞检测。主机检测到碰撞冲突时的随机等待时间最大只有1024种,超过这个数量,连续碰撞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理论上网络的可用性就会大大降低。第二个,一般如此大的单一网段,肯定是要多交换机互联进行汇聚才能把众多终端连接起来。为了防止环路,二层交换网络主要是生成树协议,而生成树协议里最大跳数是7,这也限制了单一网络的大小。而以上两点是从协议层面考虑,实际工程实施中,情况更复杂一些。在90年代的时候,10Mbps 以太网一个网段内最佳的主机数量是100台,一个是因为网络速度太慢,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微软Windows的NetBIOS是使用广播方式进行主机名解析。后来到了2000年左右,一般一个子网的主机数量最大是/22,也就是1024台主机。之所以上限提高了,一个原因是因为VLAN ID当时最大就是1024个,所以在大企业里,没办法划分更多的子网,那么每个子网里面就只能多塞一些主机进去了,再有就是因为Microsoft’s NetBIOS不再使用广播方式进行主机名解析了,而是改用Windows Internet Naming Service (WINS)。虽然目前网络带宽更高,交换机,主机的处理器能力也更高了,而且VLAN容量也增加到4K了,但是我觉得一个网段内的主机数量最好还是控制在1K以内比较好。当然,这个前提是仍然使用IPv4,如果是新建的网络,并且有条件上IPv6,就没有这些顾虑了。
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回答下题主的问题。
首先,关于私网地址的出现,是在90年代,也就是互联网刚刚火起来的时候。私网地址这个标准的制定者和标准提交者,领头的是思科公司的Yakov Rekhter。至于说当时提出划分私网地址的目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延缓IPv4地址消耗速度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减少互联网的路由条目。90年代内存还是非常贵的,一般路由器上没多少也就是几M而已,所以存储路由条目的代价也是很高的。可以想见,如果任何一台主机都配置一个可路由的公网地址,那路由表的条目数量会是可怕的,因此私网地址推出的目的除了减少公网地址的使用,还要减少直接连接公网的主机数量,以便减轻路由器的路由存储,查询的压力。
其次,关于私网地址段的选择。对于私网地址的规范,在RFC 1918 - Address Allocation for Private Internets里有完整的规范定义。其中A类,B类,C类网段各取了一部分:
10.0.0.0/8 (255.0.0.0)
172.16.0.0/12 (255.240.0.0)
192.168.0.0/16 (255.255.0.0)
一个24bit的地址块,一个20bit的地址块和一个16比特的地址块。至于具体为什么选择了10.0.0.0,而不是9.0.0.0,这个问题具体答案,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很多A类地址都已经分配掉了,要知道CIDR也是93年才制定的标准,在这之前IP地址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了。而A类地址一共就128个,所以剩下的本就不多,所以挑选的余地本就有限。当然B类,C类网选择的空间会更多,这也有一些随机的意味在里面。
然后在具体到为什么家用路由器会选择192.168.1.1作为默认网关地址,我觉得应该先要研究下是不是,然后再来问为什么对么?
我平时接触的家用路由器牌子不多,本身没什么发言权,但是现在毕竟是网络时代了,这类信息很多,网上随便就可以找到有媒体专门做了类似的统计,地址在此:A List of Common Default Router IP Addresses。这个是15年6月刊出的文章,应该不算老旧的统计。可以看到,使用各种地址的都有,而D-Link不同产品线居然总共会有13个不同的默认网关地址。
所以,我认为192.168.1.1的选择并没有什么特殊性。
10楼(匿名用户)
大家说的纯技术层面的东西都很对,关于192.168开头的地址的特殊性我就不废话了。
这个问题有三个阶段的回答。
1、历史上,也就是在宽带遍布全球以前,无论是企业用还是家用网关用的最多的默认内部地址是192.168.0.1。原因有三,一是当时网关上级没有私有地址,所以从192.168.0开始不会有什么冲突;二是用户基本都具有专业素质,客服念One ninety two dot one sixty eight dot o dot one不会有人真的试图去敲个字母o;三是Cisco认为IPv4地址需要节省,所有地址默认应该从最小的用起。
嗯是的,请不要怀疑第二个原因和第三个原因的重要性。特别是第三个,以前Cisco经常宣传IPv4很快会用完的,号称三年内用完号称了快20年了,还没用完…
2、在宽带开始普及之后,开始逐渐有品牌网关使用192.168.1.1了。原因继续有三:一是米国流行的宽带接入方式之一同轴电缆入户实际上是需要用小区NAT的,而小区NAT设备最早使用的就是商用网关,它们都是默认192.168.0.1的。很多商住楼内的互联网服务也是如此。所以只好让最终用户的设备用192.168.1了,避开0网段。二是用户普遍素质降低了,开始有人把字母o敲进浏览器地址栏了。三是各运营商定制开始多了起来,催生了一批小厂专门为某些运营商制造路由器,这些厂商从一开始造路由器直接内置地址就是192.168.1.1。
3、在宽带普及之后,没人用192.168.0.1了。原因依旧……只有两个了这回。一是发现大家都用192.168.1.1了,客服起来也方便,生产厂也如此默认了下游厂商也不需要特别去修改。二是在宽带发展过程中常见病毒试图破坏家用网络的,都是集中扫描192.168.0网段,或者向这个网段广播包,这个网段变成了高危网段。
至此,大家都不太用192.168.0了。
==================
竟然这样一个答案获得如此多赞,令鄙人受宠若惊。因此特来写一些补充,回答一些朋友评论中问的问题。
1、为什么有的路由器用其他地址,10.0.0.x甚至192.168.1.253?
因为……他们乐意。10.0.0.x是可能用的地址(私有地址)当中最短的,容易表达和记录,其容量也最大。至于历史渊源上,理由大致只有既然可以选就选个感觉不错的。253的来历是0和255都是广播地址(不是绝对不能用,而是会冲突),254经常被特殊网络设备占据。
2、为什么CISCO认为IP地址会用完?不能大量使用10.x.x.x网段等私有网段吗?
这个问题简直可以再开一个问题不过我还是稍微详细说一下好了。不能随便用私有地址非要用公网地址的原因有几个部分。
首先是交换技术限制,当时还没有NAT这个标准技术,NAT成熟于九十年代末,其他的地址复用技术存在各种弊端(当时的NAT也是很不好用的),比方说需要在终端安装协议程序,需要特殊的硬件设备等。
然后是硬件技术限制。当时ASIC技术不成熟成本高,交换机背板带宽小,延迟大,处理器性能低,也没有内存建立路由映射表,导致价格容易接受的网络设备性能低且“笨”。所以当时用来作为网关的大多数是PC或者服务器,就算这样很多时候服务器性能也不能满足上千终端的网络的应用,而且成本很高。
最后一个原因也牵涉到为什么大家都用192.168.0.1作为基本的私有网络地址而很少用10.0.0.1——因为端口总数只有65536个。当时很少有任何设备能够支持如此多的终端在一个子网内,而NAT之类利用端口映射地址的技术显然不能保证服务超过65536个客户端,所以自然没有必要去使用10.x.x.x这个能容纳16777216个终端的网段。
总结来说,就是对于当时有大规模子网的组织来说最廉价的方案反而是购买足够多的公网IP,然后每个IP服务于少量终端。